1. 主页 > 百科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怎么回事)

一、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什么意思

概述“中学校长推荐制”是北京大学在2010年即将推行的一种自主招生政策,目的为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提出申请,经过北大同意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并经过本人同意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候选人,直接进入自主招生面试环节并可在通过后获得30分降分录取资格。目录[显示]简介质疑观点信息其他高校

北京大学 [编辑本段]简介2009年的高考招生尚未结束,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为2010年的招生备战了。北京大学正在酝酿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部分地区启用“校长推荐制”。

据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介绍,北大自主招生有两个新思路:一是院系夏令营活动,由北大部分院系举办,提前考察一批对特定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二是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

据了解,由校长个人名义推荐的学生,将可免试直接成为北大自主招生候选人,推荐名单将公示。按照常规,考生需经过笔试、面试,成绩合格才能成为自主招生候选人。2010年北大招生过程中,校长推荐制将在北京、广东、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陕西、天津、新疆、浙江、重庆13个省区进行。

自主招生考试对于有学生表示校长推荐很可能出现造假的疑问,北大招办表示,北大将尽力创立一套合理的校长推荐制。 [编辑本段]质疑校长对学生了解吗?

一些校长位居官位而疏于学教一线,他是否具备推荐优秀学生的能力?另外,校长对学生的了解往往是看学生成绩,品行情况多要听教师介绍。那么谁能保证该生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某些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保送资格拥有决定权,导致许多家长给班主任送礼。校长实名制,但班主任会实名吗?

谁能保障校长的公正性?

校长会不会拿着推荐权媚权或媚钱?这个环节若处理不好,那么这个推荐权正好给部分正企图或已经习惯出卖本该公平的教育权,以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校长们,提供一个寻租机会。

推荐标准何在?

即便中学校长们公正无私,但推荐标准何在?是依据高考分数还是依据师生口碑,抑或依据校长喜好?另外,推荐程序和推荐名额究竟如何形成?是不是每个中学校长都有推荐权?推荐权怎样较公平地分配给各校长,而一个中学校长又有权推荐几人?这些问题都相当棘手的。

相关漫画 [编辑本段]观点赞:是本好经

教育的公平应该体现在让每个有才能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对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简单地求平均,简单地一刀切。“校长推荐”尽管没有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但是,至少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

有网友指出,历来高考在于一个“考”字,自主招生也是考。如果能够有效推荐,解决“一考定终身”,校长推荐是个好主意,只要不被“歪嘴和尚”把好经给念歪了。北大应当出台把关政策,让校长不该随便推荐,堵住权钱交易之路。[1][2]

忧:且莫一时脑热过度

有网友指出,校长推荐机制理论可行,但操作管理及监督不到位,可能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类似的实例太多了,且莫一时脑热过度。同时,也有网友提出,校长推荐学生时可能为了避免社会上产生质疑因而回到按分数推荐的老路上(事实上,2010年首次实行校长推荐的过程中,各地公示的获得推荐的学生多为成绩处于学校前列的学生),这将使得校长推荐有可能从原先推荐有专长的学生蜕变为北大变相提前锁定优秀生源的途径。

新式的“校长推荐制”利益几何尚无可知,弊端多少却似乎显而易见。例如有学生就认为,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校长造假,校长为什么造假?为压力,为私利,还是为了别的?既然可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没有创立一套合理的校长推荐制之前而轻言校长推荐制,并明确把某个地方作为试验点,最可能伤害到的可能就是一方考生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更将适得其反。

根据新浪网上的调查,截止到2009年11月26日12时,52.1%的网友认为,实名推荐制“仍然拼分数,没有产生实际推动作用”。51.2%的网友认为,实名推荐应当推荐“一定标准上的偏才”。而后一点,恰恰是目前实名推荐没有做到的。 [编辑本段]信息2009年9月7日北大招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校长推荐制”将不仅仅只限于示范高中。这意味着明年自主招生时,全市高中校长都有机会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校长推荐只是“入门”,得到推荐的学生是否可以享受录取优惠,还需通过北大专家的考核。“校长推荐制”仅仅是北大明年自主招生的一种尝试,并非所有自主招生名额都通过校长推荐。北大有关负责人透露,“校长推荐制”实施以后,每年的录取名额预计只占当年自主招生推荐人选的1%。为确保公平公正,北大不仅将公示参与推荐的校长和被推荐学生的信息,还将建立“黑名单”,曝光不诚信校长。北大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方式包括高考、保送生、外语类专业招生、自主选拔录取等多种方式,2009年的3300多名本科新生中,经过面试的学生占40%至50%,新生中有20%的学生在录取时使用了加分。

获得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中学名单[3]

地区中学校长姓名推荐名额北京北京人大附中刘彭芝5北京北京四中刘长铭5北京北京师大二附中曹保义1-3北京北京北大附中生玉海1-3广东广东华南师大附中吴颖民1-3广东广东深圳中学王铮1-3河南河南省实验中学王学进1-3河南河南郑州一中朱丹1-3黑龙江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赵文祥5黑龙江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符景海1-3黑龙江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宁德忠1-3湖北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张真1-3湖北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李鸿朗1湖北湖北武汉二中董汉利1湖南湖南长沙长郡中学卢鸿鸣1湖南湖南长沙雅礼中学刘维朝1湖南湖南长沙市一中赵雅茜1湖南湖南师大附中常力源1吉林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李桢5江苏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沈茂德1江苏江苏省泰州中学将建华1江苏江苏省苏州中学张昕1江苏江苏省启东中学王生1江苏江苏南通中学姚天勇1江苏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董正璟1江苏江苏南京师大附中王占宝1江苏江苏淮阴中学张元贵1江苏江苏海门中学石鑫1江苏江苏常州高级中学丁伟明1陕西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王永智5陕西陕西西安高新一中王淑芳1天津天津南开中学杨静武1-3天津天津耀华中学任奕奕1-3新疆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闫立晋1浙江浙江镇海中学吴国平1-4浙江浙江杭州二中叶翠微1-3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马里松1-3重庆重庆巴蜀中学傅唯泉1-3重庆重庆南开中学宋璞1-3

此外,虽然名单中没有上海市的中学,但是,上海作为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最先试行的城市,实行的中学校长推荐制中,其主要形式和程序上与近日北大公布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大致相同。[4] [编辑本段]其他高校清华大学与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五所高校于早先达成协议,通过五所学校共同命题进行自主招生“五校联考”,通过的学生可以在报考五校中任何一所学校时享受优惠条件。有消息称,这也是北大今年推广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重要原因。[5]

此外,复旦大学从2007年起实施“直推生”政策。对于部分排名前列,且愿意报考复旦的学生,将免去其参加“复旦大学优秀高中生文化水平测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6]另有消息称,获得“直推生”资格的考生无论面试成绩如何,将能享受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就被录取的优惠政策。

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怎么回事***好不好

北京大学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将在部分省市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得北大“实名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这些优秀学生将不同程度(如降分30分录取)享受“绿色通道”。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11月18日,教育部发出紧急声明:“北大的这一做法是对中国高考制度之改善的积极探索,为各类优秀学生提供了有益条件。”北大此举的最大意义是高考制度改革终于迈出了小小一步,但细究起来问题多多。

问题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对非名校的优等生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显而易见:被挑中的中学都是各省市名列前茅的重点中学,是国家或地方给予了大量资源等倾斜做法堆砌出来的“名校”,而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这些“名校”学生,有最好的老师和学习条件,他们的成绩有多少应该归功于这些倾斜政策而不是自己?大量的非重点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一开始就是输家。毫无疑问,相比来自农村或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就算一样成绩,后者有更大的潜力。很多美国名牌大学在录取时,更倾向于录取一些偏远的、办学条件差的、非名校的优秀学生,相信他们在更好的教育条件下会取得更大成就。从全局来讲,这种措施更具公平性。

问题二:操作过程难以避免不公平

批评高考制度的声音多不胜数,但大家都有惊人的一致共识:高考纵有千般不好,现在还没有其他可以取代的更好的办法,何故?公平耳!半分之差定成败,愿赌服输,谁都没有异议。北大实行的“推荐制”,虽然众目睽睽,但能否杜绝暗箱操作和关系网的强大惯性?请拭目以待。

问题三:对学生的评价系统不成熟

同一层次的学生,为什么甲被推荐而乙不行?背后的评估系统能否服众?我们有这样的系统吗?针对这些质疑,有些“被资格”的校长已经想好对策,而且广而告之:组织“评选委员会”,大家投票,我只是当众签字,有责任是大家的。听起来是否有点像“招投标中心”?谁能保证评选委员会的公正和清白?归根到底,社会的诚信体系和监督体系没有建立,好人在某种条件下会是坏人,好制度会变成坏制度。

国外大学的推荐制怎么操作?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多是自主招生,SAT(所谓的美国高考)、托福(外国学生需要)、平时成绩都作为综合指数,更为重要的也是招生官员最为看重的,是本人在自己的个人陈述(ESSAY)里所显现的性格、素质、背景和志向。此外,找个合适的推荐人来写推荐信。事实上,美国的推荐信制度已经成为人才流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中毕业申请大学时,由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起草并经校长签名的推荐信直接寄到大学招办。这封推荐信,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们、学生们人人皆知。有些学生会再找到了解自己特长、品性的老师、朋友写额外的推荐信,推荐人一般会把写好的“推荐信”封好,然后再由被推荐人交给要求提供推荐信的院校。为保公正,被推荐人通常不能看到推荐信的具体内容。而对于推荐人而言,他们通常会很认真地对待“写推荐信”的事,不会作假,拿自己的“声誉”当儿戏。因为在西方,个人的“诚信”、“声誉”被看得十分重要。这是诚信体系减少社会成本的最大好处。推荐信固然重要,但没有一刀切地起到“减30分”的作用,录取与否,全取决于校方的录取官员。很少听说有哪个学校因为录取而出丑闻的。何故?诚信体系耳!

在我们这个如此缺乏诚信的土壤里,推荐人制度能否成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能否解释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高考,用脚投票,出国留学的成因

三、实名推荐制是什么意思

北京大学招生要搞一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个改革,让许多人振奋,当然更多的是腹诽。看了很多的媒体评论,专家分析,主要都纠缠在公平这个问题上,指向的是中学校长,其能否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向北大推荐优秀人才。

这次改革本来值得期许的亮点有二,其一就是校长实名推荐,这在中国是一种罕见的东西,其本质是赋予校长一种权利,或者说是一种荣誉,古代可能也有类似的东西存在,就是名士风度的一种,所谓的名士,倘若遇到自己赏识的才子,便会以自己的名誉作保,四处推荐这个才子。无论如何,这是个人征信制度的一个突进,当然,这个东西有显而易见的漏洞,一般经验,校长是个官僚,并不直接教授学生,一所学校,除了异常出挑的学生,或成绩异常出色,或竞赛尖子,或优异的特长生,这些众所周知的风云人物,校长对学生的了解很少。

但不可否认,实名推荐制对校长来说是个正向激励,而且,获得资质的中学,会不可避免的将“校长推荐制”演变成为“校方推荐制”,以最严格的条件,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可以想见的是,这些学生即便不获得推荐资格,大多也将考上北大或者是其他名校,这个推荐顶多就是加上一层保险而已,如此,则推荐这些学生究竟意义何在?另外,从“校长推荐制”到“校方推荐制”,也丧失形成校长个人征信的可能,正是过犹不及的体现。

另外值得期许的是,北大倘若要自主招生,就应该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在“破格”二字上做足文章,不然,招收那种所谓“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和高考路径又有何区别呢?无非就是考霸型(综合素质亦即综合学科分数奇高),或者竞赛型(单科特长突出),如此做,究竟意义何在,除了是在高考之外独辟蹊径,以利于自身在各大名校的高考生源争夺战中脱颖而出之外,看不出别的什么目的。

当然,这是个邀请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部分中学校长、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再经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和北大招生委员会审议,形成的《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如果说北大真有招生改革的魄力,其实施方案之目标就一定不会如此语焉不详,至少在招生对象上,要做更为精准的定位和详尽的阐释,岂是这区区“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所能表述的?

因此,这个引起众多喧嚣的所谓招生制度改革,我几乎可以预测其走势,判断其结局,这些被推荐的学生大部分将考上北大(很多甚至不需30分优惠),而在北大之后,其他各大名校也将步其后尘,纷纷实行校长推荐制,加入到这个争夺生源的新战场,而这一切,只和大学的部门利益有关,和所谓引进新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招生制度,打破应试教育之藩篱,和所谓的教育改革无关。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狗屁改革,其实就是为了抢夺生源,还美其名曰改革!

关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是怎么回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